倪夏莲挥泪告别巴黎:谁说这样不伟大呢?|奥运人物志

2024-08-04 18:57:56 体育资讯 怡骊

像是一位摇滚明星完成一场盛大演唱会的压轴一曲,倪夏莲在经久不息的掌声、欢呼声中谢场。所有人,观众、志愿者、计时员、解说员、媒体记者以及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,在看台上起立,为她鼓掌,为她欢呼,向她致敬。这位在不久前才过完61岁生日的“乒乓阿姨”,一次次挥手,朝着四面的看台致意,与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作别。笑起来的时候,倪夏莲眼角的皱纹分外显眼……

当地时间7月31日上午,在南巴黎竞技场4号馆举行的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32强赛中,倪夏莲不敌23岁的中国选手孙颖莎。就这样,代表卢森堡出战的她结束了自己的第六次奥运之旅。

38岁的年龄差

三年前的那个夏天,倪夏莲也是止步于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单第二轮。那场比赛,她输给了小自己41岁的韩国选手申裕斌。赛后复盘,倪夏莲很是有些不甘心:“有点可惜。其实我如果再看好一两个球,我是很有机会的。如果输得惨一点,我也就死心了,哈哈。”

这一次,告别巴黎时,倪夏莲更多的情绪是释然。赛后回顾这场比赛,她这样说道:“我非常开心,非常享受在这里的每一个瞬间——这不是一般的机会,这是历史性的机会。”

孙颖莎赛后则透露,自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与倪夏莲比赛:“能在奥运赛场上跟倪阿姨打,非常开心,能跟她学到很多东西。她在比赛中落后时一直想办法、一直努力寻求变化。她已经打了这么多年国际比赛,我感觉她的经验、临场应变应该是世界上最强的。”

若是将年龄相差38岁的这两位乒乓球名将定位于“金庸宇宙”中,以倪夏莲的江湖辈分,她或许称得上是孙颖莎的师叔祖。1979年,倪夏莲被选入中国乒乓球队。经过4年时间的磨炼、成长,她在1983年代表中国出战了第37届世乒赛,帮助国乒女队获得团体冠军,搭档郭跃华获得混双冠军。与蔡振华做过队友的倪夏莲,算得上是刘国梁的师叔。自然,她也是孙颖莎的师叔祖。

1986年,倪夏莲选择退役,离开了中国乒乓球队。当时,国乒为倪夏莲开了欢送会。欢送会上,倪夏莲泪如雨下,甚至一度对退役的决定感到犹豫。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离开,去上海交大读书。许多年后,回看自己当初的决定,倪夏莲感到庆幸——22岁那年,她拥有了拥抱乒乓球之外的另一种人生的可能。

后来,倪夏莲离开家乡上海,去了德国,又去了卢森堡。她割舍不下对乒乓球的热爱,在离乡万里的异乡继续打球。再后来,异乡成为她的又一个家。

离乡万里,一片赤诚

在卢森堡这个国家,倪夏莲是真正的巨星。

2000年,在悉尼奥运会上,37岁的倪夏莲代表卢森堡出战,打入女单16强,倪夏莲挥泪告别巴黎:谁说这样不伟大呢?|奥运人物志圆了自己的奥运梦。在那之后,她又连续参加了北京奥运会、伦敦奥运会、里约奥运会以及东京奥运会。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,倪夏莲成为卢森堡体育代表团的旗手。今夏的巴黎,六战奥运会的她成为卢森堡体育代表团参加开幕式的旗手。

2022年,倪夏莲的法语版传记《倪夏莲·上天的礼物》出版。这部传记的作者、卢森堡作家GastonZangerlé表示,倪夏莲是“卢森堡获得的上天的礼物”。卢森堡首相特别为这本传记撰写了前言,称倪夏莲远不止是一个体育偶像。也是在那一年,倪夏莲被授予橡树皇冠勋章,以表彰其为卢森堡体育事业做出的贡献。

倪夏莲与孙颖莎之间的这场对决中,卢森堡大公与夫人也到场观战。赛后第一时间,他们向倪夏莲的出色表现表示了祝贺。

在卢森堡收获满满的爱,倪夏莲满怀感激。她也始终将中国放在自己的心里。在东京的那个夏天,倪夏莲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:“我代表卢森堡在欧洲乃至全世界打球,我的脸和头发,代表的就是中国的形象,我永远都是一个中国人、上海人。”

今夏的巴黎,倪夏莲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。孙颖莎搭档王楚钦出战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前,打法与朝鲜女将金琴英相似的倪夏莲,应中国乒乓球队的邀请临时客串了“莎头组合”的陪练。倪夏莲透露,中国乒乓球队向自己提出邀请时也有一定顾虑,因为在即将到来的女子单打32强赛中,自己就将与孙颖莎交手。但倪夏莲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下来。她说:“没有祖国的培养,没有中国队对我的培养,我算什么呢?”

念念不忘,依依不舍

对倪夏莲来说,比赛的胜负早已变得没那么重要。她总是在赛场上拼尽全力去赢,但如果没能如愿,她也不会因此太过沮丧。相比于胜负、积分以及世界排名,倪夏莲更享受这项运动带给自己的纯粹的快乐。

“确实我能体会到,她所说的打乒乓球是快乐的,对她这个年龄来说,依然还能打球,我觉得这真是能给她享受生活,包括享受乒乓球带给她的东西。她没有必须要赢的压力,她输了也正常,赢了更高兴——我觉得,这是竞技体育最好的一面。”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,谈起倪夏莲,马龙的言语间流露出些许羡慕。

在下一届的洛杉矶奥运会上,人们还能看到“乒乓阿姨”的身影吗?对此,倪夏莲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。她说:“三年前的东京,我都没想到我会出现在这里。我总是说顺其自然,也总是说neversaynever,但我们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……只要我能打得动,或者说身体允许,我就会努力尝试。我觉得乒乓球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,我真的不舍得想这个问题,也不敢说这个问题。”

1970年,7岁的倪夏莲与乒乓球相遇。入读上海市控江二村小学后,她开始接受乒乓球训练。后来,她被选入体校,接受专业训练。在一堂文化课上,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写一篇作文,写写自己未来想成为怎样的人。倪夏莲就在作文里写,自己以后想成为世界冠军。老师觉得她写得很好,就把这篇作文当作范文在学校广播里念。周围的同学却笑她,觉得她的想法太不现实。倪夏莲则想:“理想当然可以是远大的目标啊,为什么不可以呢?”

“此时此刻,在中国或许依然有很多小孩子,也在做着‘不切实际的梦’——就像当初的你一样。你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?”在赛后的混合采访区,新黄河记者问了倪夏莲这个问题。她给出了这样的回答:“相信自己,永远没有不切实际的梦想。你看,世界在变化、发展,一切都充满了可能。越是看上去不可思议的,越是叫人家要嘲笑你的梦想,我觉得越好。我要鼓励孩子们,打开思路,大胆地去感受,去开创,去挑战自己——这是人生的乐趣。”

其实,倪夏莲本不必作答——她用自己漫长的、无可复制的运动生涯,给出了最好的答案。

在那漫长而又短暂的谢场环节中,笑着笑着,倪夏莲终于忍不住地流下热泪。她噙着泪水与自己的第六次奥运之旅告别,依依不舍地与巴黎说再见……在自己61岁这一年,倪夏莲没能更进一步,也没能站上奥运会的领奖台。但在这个巴黎的夏天,她继续为心底的热爱、当年的梦想全力以赴,享受乒乓球带来的纯粹快乐,尝试挑战极限、突破边际。

谁说这样不伟大呢?

记者:姚正编辑:侯超校对:杨荷放

搜索
最近发表
标签列表